第2987节(1/2)
作品:《从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的成长史》4月8日上午7时左右,在郓城县宋江河公园,一个女子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跳进了宋江河最深的地方,在公园散步的众人纷纷脱衣施救,将女子李某和她的儿女救上岸,但不幸的是,李某的儿女当场溺水身亡,一双幼小的生命就这样早早夭折,旁观的众人无不为之动容!
李某被送往医院已抢救过来。据悉,李某的女儿今年十岁,儿子刚刚过了七岁生日。
事情起因:
李某和丈夫张某在郓城县城某小区对面开了一家超市,夫妻两人都老实本分,但张某的父亲游手好闲,在外面找了一个情妇,不但不管不问儿子的家庭生活,而且经常去找儿子要钱。4月7日下午,张某的父亲又去超市找儿子要钱,李某和公公顶了两句,结果换来公公的拳打脚踢,李某的丈夫老实,没有劝阻父亲,李某气不过,一时想不开便发生了悲惨的一幕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中国人总是为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弄出惊天的惨剧来。而且你想死,孩子何辜?
:(
---
其实这类强迫症,不少人都会有一点。只要不给生活或工作带来巨大困扰,或者巨大的焦虑,就不算很严重的毛病。
比如我吧,我患有“安全感欠缺型强迫症”,总怀疑自己没把家门、车门锁好,锁门后一定必须亲手再拉一拉,发现锁结实了才会离开;有时甚至晚上睡觉了,想起来都得披衣起床,检查门锁好没有;带孩子们出门,我眼里看到的路人仿佛都是人贩子,高度警觉,眼睛片刻不离小孩,手攥着他们的手紧紧的,以至于每次出去我都很累。
另外,我还有“完美主义强迫症”,总觉得事情没干好,因此需要再修正。比如写篇文章,可以前后修改十几遍甚至几十遍,甚至几十万字的书也这么修改,即使已经出版了还要拎起来再改;前段时间写融资方案,前后三次推倒重来,最后一版又修改了数十遍,每晚修改到近凌晨,有时好不容易睡下了,突然想起个什么东西,就得起身修改一遍。
第三,我还有“竞争强迫症”,虽然我不爱与人争斗,但却酷爱竞争——只要我决心从事任何一件事,那么必须在视野所及范围内做到第一,不做到第一的话就会念念不忘,吃不好睡不好,直到有朝一日彻底战胜自己“内定”的对手才肯罢休。
第四,我还有“环境卫生洁癖”,我这么多年来从未好好看过半小时电视,每到看电视时我手里不是拎块抹布就是拎个拖把(要不怎么叫拖把鼠呢,呵呵),坐上三分之一就会发现这里脏那里不干净,甚至发现地上有根头发我都必须拣起来。还有一次因为下雨前挡风玻璃脏了,临睡前我打了一桶水去车库想把玻璃擦洗一下,结果一擦开就无法收拾,最后花了两个多小时把车整个擦了一遍,凌晨二点才上去:(或许在外人眼里这种行为跟神经病差不多。
根据百度百科对强迫症的解释,强迫症的形成与遗传因素、个性特点、不良事件、应激因素等均有关系,尤其与患者的个性特点紧密相关,比如:过分追求完美、犹豫不决、谨小慎微、固执等,具备这些不良个性特征容易患强迫症。
对比我自己的话,我的“修改癖”显然属于个性过分追求完美所造成的;而怀疑没锁好门则是因为谨小慎微的做事原则,以及对目前社会治安及国民品德的不信任;对孩子安全的过分关注,与我过去从事过打拐、对被拐儿童命运较为了解从而深受刺激有关,很怕有朝一日类似经历会落到我和亲人身上。
不过有这些强迫思维,我倒并不以为意。虽然很累,但保证了孩子及家人的安全,经我千万遍修改的作品能经得起时间检验和读者/投资者推敲,以及只要我感兴趣的领域一定要超越所有身边人的结果。这变成了个投入/产出衡量问题,自己的那些强迫行为变成了一种持续投入,而产出则是自己期望达到的目标。
所以,对自己身上所患有的强迫倾向,我认为,若处理得当,是可以因势利导、化害为利的。同时,若学会了化害为利,你对强迫症本身也就不会再焦虑,甚至会感到,某种意义上强迫症是催化剂,它给你从事某些活动注入了强大持久的驱动力,导致你从竞争中胜出。
具体到你,我认为你的“整理检查癖”与我的“修改癖”很有一拼,“修改”本身就是一种“整理检查”。这种事的确会耗费大量时间(我记得修改,写作花了一个月,修改花了一年13遍,而且出版后又改了一遍)。从事这种重复劳动,肯定会“挤占”从事其他“重要事情”时间的。
但挤占时间并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第一,你得分清哪些事情是主要矛盾,哪些是次要矛盾,把强迫症带来的动力施予你判断出的“重要目标”上,有钢用在刀刃上,轻松舍弃那些不重要的目标;第二,你得学会从每次检查中学到新的东西,我认为即便重复同一件事,在每次重复它的时候心得还是不一样的;若你学会了从不断的重复中得到不同的感悟及能力,那么你的强迫症会被驯化为成长的一种方式。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从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的成长史 最新章节第2987节,网址:https://www.xsdd.net/43/43923/2989.html